硅谷银行轰然倒塌,多家国内公司踩雷,危机将如何演绎? 天天头条

2023-03-14 09:59:11 DoNews快讯

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资料图片)

硅谷银行“猝死”事件仍在发酵。

据媒体报道,3月9日,拥有40年历史的硅谷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宣布出售多项资产,紧接着第二日该银行便宣告破产,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

就在储户惴惴不安之际,美国联邦政府12日宣布,使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能够以充分保护所有存款人的方式解决硅谷银行问题。从3月13日起,硅谷银行储户将可以使用所有资金。

这样的措施能否阻止风险外溢,保证企业和储户动用全额存款,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但硅谷银行的影响,已经蔓延至远在大洋这边的A股市场上。

3月13日,九安医疗大幅低开迅速跳水约9%,截至收盘仍跌2.84%,据悉公司及子公司在硅谷银行的存款占其现金类资产及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约5%。目前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作出了回应,存款金额多则上亿美元,少则几十万美元。

作为美国史上第二大银行破产案,硅谷银行的倒闭是否会引发更多挤兑风潮,以及这次风波将如何收场,也是国际市场关注的焦点。

为何突然就倒闭了?

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八年代前后,美国科技产业开始兴起,习惯于服务传统企业的美国银行业,无法对这类缺乏固定资产的初创型科技公司提供服务。

在此种背景下,1983年,硅谷银行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成立,专门为技术和生命科学公司提供银行和金融服务,也是硅谷最早服务于中小科技企业的银行。

成立5年后,硅谷银行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据21世纪经济报道,后来的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危机中,硅谷银行一度遭遇业务波折,其手中持有的科技企业信贷与股权投资收入受到较大冲击。

不过这次危机并未对其造成重创,硅谷银行通过拓展资管等非息收入和国际化业务,重新获得了增长空间。

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当时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走向破产,但硅谷银行因其多元化的业务结构而安然无恙,并在当年创造了11%的股东回报率。

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时至今日硅谷银行拥有17家分行,是美国唯一一家专注于硅谷和新兴科技企业的上市银行。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行总资产约为2090亿美元,总存款约为1754亿美元,是美国第16大银行。

但发展顺畅的硅谷银行,却在数日前的短短40多个小时里被宣布接管,在事实层面上宣告倒闭,震惊全球。

3月9日,硅谷银行宣布完成210亿美元证券出售,并将因此遭受18亿美元的亏损,同时公司还需要筹集22.5亿美元来避免流动性危机。

这一消息令投资者和储户震惊,第二日硅谷银行发生挤兑,储户试图提取420亿美元现金,其股价暴跌超过60%。

3月10日,募资失败的硅谷银行宣告破产,随即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理由是“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

目前市场对于硅谷银行倒闭的原因,基本上指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硅谷银行本身在过去几年的发展策略较为激进,过分追求规模的扩张。

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法案要求银行向PE/VC基金的投资比率不得超过集团总股本的3%,这导致原本服务科创企业的硅谷银行,为了追求增长不得不扩大存款规模,以加大净息差收入。

另一方面,疫情初期美联储的宽松政策,确实让硅谷银行实现了负债端存款规模的大幅攀升,因为当时流动性充裕,手握大量现金的科技企业将钱放在了银行。

硅谷银行年报显示,其存款总额从2019年底的618亿美元大幅上升至2021年底的1892亿美元,2022年底略降至1731亿美元。

热钱不断涌入,硅谷银行开始购买被视为无风险资产的美债和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类无风险组合占其总资产的57%,远高于其他美国银行。

然而,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来临,美债收益率逐渐上升而价格下跌,这给硅谷银行的投资组合带来巨额浮亏,这也是其日前出售资产带来数十亿美元亏损的主要原因。

再加上流动性收紧背景下,当初存钱的科技企业也开始消耗它们在银行的存款,“短债长投”造成的期限错配,给了硅谷银行致命一击。

有报道称,拥有1700多亿美元存款的硅谷银行只有150亿现金,却投资1080亿美元在证券投资组合,其中超过80%的仓位久期都在5年以上。

换句话说,由于将存款购买了到期时间偏长的资产,在储户想要拿回现金时,硅谷银行只能亏本低价抛售曾高价购买的债券,而此类风险敞口随着挤兑急剧放大,直至不可控。

超20家上市公司回应

硅谷银行突然“暴毙”,对储户带来的损失是切实存在的。监管文件显示,硅谷银行在2022年底约有93%的存款不受存款保险保护。

在国内,一些传闻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和个人迅速“撇清关系”,另一些被波及到的上市公司也紧急澄清。

3月11日,美团对外回复称,美团没有存款在硅谷银行,硅谷银行事件对公司无影响;同时,网传美团CEO王兴发布的“硅谷银行维权群”截图并不属实。

有消息显示,王兴曾在2011年展示过美团在硅谷银行上6192万美元的账户余额。被传在该行有大额存款的还有潘石屹、张欣夫妇,但潘石屹在微博发布信息回应称:“我们从来没有在硅谷银行开过户,从来没有存过款。”

此外,根据雷达财经梳理,已有超20家医药生物领域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在硅谷银行存款情况。

从目前披露的情况来看,存款金额最高的当属百济神州。天眼查资料显示,百济神州是一家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全球领先靶向及免疫抗肿瘤药物的新药研发公司,已经进行了9轮融资,融资金额达数百亿元。其在SVB持有的未投保现金存款约占其最近报告的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总额45亿美元的3.9%。

据此计算,该公司潜在的风险敞口为1.7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8亿元。不过这对以“烧钱”著称的百济神州而言,似乎算不上太多。据财报,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亏损136.42亿元,近五年累计亏损额近500亿元。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再鼎医药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约10.09亿美元,而在SVB持有的金额占比约2.3%,约合1.6亿元人民币。

截至3月10日,堃博医疗、圣诺医药在硅谷银行的存款分别约1180万美元和3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113万元和2269万元。

而大多数公司表示,在硅谷银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少于百万美元。财富管理公司诺亚控股在港交所称,目前在SVB拥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少于100万美元。

加科思称,集团在SVB的现金存款余额不足40万美元;基石药业公告显示,公司在SVB的账户超出FDIC承保金额的部分低于60万美元;云顶新耀在该行的未承保的金额约为1百万美元,汇量科技的存款余额约为43万美元。

另一些公司则未给出具体金额。例如腾盛博药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及其子公司在SVB持有的现金和银行余额不到9%,不会对公司的重大现金需求和正常运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嘉和生物表示,公司在SVB设立的营运账户中仅有少量现金结余,且在FDIC承保金额内。

九安医疗披露称,截至3月10日,公司及子公司在硅谷银行的存款金额,占公司现金类资产及金融资产总额的比例约5%。

对于上述企业来说,好消息是其存款或将能全额取出。美联储理事会官网显示,从3月13日星期一开始,储户将可以支取所有的资金,与硅谷银行决议相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

危机将如何演绎?

硅谷银行倒闭风波无疑对美国的银行业,甚至金融系统带来了冲击波,目前由其引发的一些列连锁反应仍不断有新情况出现。

例如当地时间周日晚间,美国监管机构宣布关闭了总部位于纽约的地区银行Signature Bank(签名银行),原因是该行“也有类似的系统性风险”。

Signature Bank是加密货币公司的主要银行之一,一份证券申报文件显示,截至去年底该行的总资产为1104亿美元,总存款为886亿美元。

3月13日,德国银行监管机构下令关停硅谷银行德国分行,汇丰银行以1英镑收购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

当日盘前,美国第一共和银行一度跌近75%。在硅谷银行出事后,市场重新审视银行的安全水平,第一共和银行被列为较为脆弱的银行,该行上周晚些时候亦遭到了挤兑。

动荡的市场环境下,一些分析师预计,这一事件加剧投资者对美国银行业隐藏风险的担忧,银行业将承受更多压力。

而这种压力,可能会延缓美联储的加息步伐。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银行系统近期的压力”是他们预测美联储近期将不再加息背后的原因。

另一些分析师则认为硅谷银行破产在银行业蔓延风险有限,造成其困境的是“特殊压力、而不是我们认为会影响银行业的系统性压力”。

更主流的观点,似乎都认为硅谷银行事件并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原因是美国财政部宣布监管机构将介入,以确保硅谷银行的所有存款得到保障,这场危机被按下了暂停键。

而监管兜底,也降低了人们从其他银行挤兑的理由。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步伐缩小,美债利率回落,未来出现类似硅谷银行这样的风险事件的概率较小。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发布
精彩图文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2015-2018 今日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